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一)
必識己方立人,何以故也?己之諸癖自難于解,如瞻己背終弗所見,為外人頗觀,己藏己過乃人之常性,過甚則或離而不願同謀,識已得之其弗覺,愧而求知,格得其德,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以前人們無法解答云高益西諾布大法王到底是誰降世呢?為什麼敢於公諸於世,發願在五年之中任何時間、任何人問任何問題,如果答不上、不圓滿,他就永無資格在法台上坐?這在他前幾年發行於世界的法音帶中當眾宣布都聽得到,可以說天下人間宇宙萬物無所不通、無所不解。為什麼他創造的一些東西任何人照著做都做不了呢?為什麼他只願利益眾生,而不為自己,乃至永遠性不收任何供養?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嗎?誰也不相信,這答案確實是揭不開的謎底。隨著誹謗和讚嘆,他毫不在乎,就這樣時間慢慢過去了,這無疑的是告訴人們兩個字:奇怪。就在這無法查詢答案撲朔迷離之際,一聲驚雷乍響了,世界上各大宗派的法王、攝政王和大仁波且們見到了《多杰羌佛第三世》一書,頓時驚嘆,互相傳觀,佛菩薩轉世的大聖德們入定的入定,修法的修法,深入觀照,這到底是何方聖神,有如此了得舉世獨尊的成就。通過他們的證量力,終於揭開了大師的本來面目是多杰羌佛真身降世,這是早就被尊勝大法王認證為金剛總持的雲高益西諾布的來歷,原來這位大師是維摩詰第二世、多杰羌佛第三世,他們寫下了法定的確認書:義雲高大師就是多杰羌佛第三世,是法界中的至高古佛,是阿彌陀佛等五方五佛及金剛薩埵大摩訶薩的上師,也就是曾化身為燃燈古佛收釋迦佛陀為弟子的多杰羌佛,今降世為第三世多杰羌佛頂聖如來雲高益西諾布!正因為多杰羌佛第三世是多杰羌佛的完整真身直接降世,與以百千萬化身來到這個世界的其他佛菩薩們不同,故所以在當今世界所展示的顯密圓通、妙諳五明,從古至今確實無有其他聖德辦到過,實是任何人都找不出一個人來對比。
頂聖如來多杰羌佛第三世云高益西諾布,即是金剛總持,又名持金剛,為原始報身佛多杰羌佛降世,簡稱第三世多杰羌佛。
佛陀規定以『顯密俱通,妙諳五明』為衡量佛法成就高低的標準,但是,自佛史至今,真正完整、全面展顯『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的只有頂聖如來第三世多杰羌佛!第三世多杰羌佛將佛陀規定的『顯密圓通,妙諳五明』的實際成就一條一款展顯、公眾出來了,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如此微妙和完整證量實顯的古佛! 《多杰羌佛第三世》一書中所列的第三世多杰羌佛所獨立創造的三十大類的成就,就是一個明證。當然,列出的三十大類成就,也只是隨取萬萬分之一而已。實際上,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又哪裡是三十大類能概括得了的?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表顯的是佛法的智慧,是無以窮盡的,尤其是內明一類,即含攝三藏和密典、宇宙有為法和無為法無窮盡的真諦。
當年釋迦佛在世時,在這個世界上佛制規定,唯獨只有兩位大聖所說的法立之為經,一位是釋迦牟尼,另一位就是維摩詰聖尊,除此之外,無論是什麼菩薩所說的法,都只能稱論,而不能列之為經。有人說慧能說《壇經》,其實,這是世人不明佛制規立而誇大贊稱而已,六祖比許多菩薩的地位都低,比如彌勒菩薩是下一屆龍華會上的佛,比慧能的地位高得太多了,但是彌勒菩薩所說法也不能稱經,而只能立論,如《瑜伽師地論》。
在法界中維摩詰尊者是多杰羌佛降世,由於他是唯一最高的報身古佛,因此遍滿無量智、無上正等正覺高於一切諸聖,在多杰羌佛第二世化顯維摩詰聖尊時,維摩詰聖尊以廣大的神通和智慧幫助釋迦佛陀教化五百比丘和八千菩薩,其中維摩聖尊顯佛陀證量神通將妙喜世界諸有菩薩、羅漢、一切佛土包括無動佛全然搬至娑婆世界展示在佛弟子前時,妙喜世界的諸有菩薩都認為是無動佛把妙喜世界與諸菩薩搬到了人間,此時無動佛說:『非我所為,是維摩詰神力所作。 』此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把佛土世界和如來佛搬動到另一世界的,這除了權威至高始祖報身佛多杰羌佛,無論什麼菩薩也是無此證量的。釋迦佛陀在經中盛讚維摩詰聖尊說:『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則為供養於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即有如來。 』佛陀已說明維摩詰聖尊就是如來佛。為什麼維摩詰有如此高的證覺,因為維摩詰就是金剛總持多杰羌佛第二世,也是十方一切諸佛的師長,所以凡是佛教所有一切宗派的始祖就是多杰羌佛。
也正因為第三世多杰羌佛是整個法界佛教的大教主,是多杰羌佛的降世,所以是佛史上依教規認證的第一位最大聖者之王──古佛,以下略提《多杰羌佛第三世》書中十二例:
1.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最多世界頂尖級大法王、仁波且們認證和祝賀的佛陀(許多證據,從《多杰羌佛第三世》書中第105頁開始);
2.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認證地位最高的古佛(許多證據,從書中第105頁開始);
3.歷史上第一個能拿出顯密圓通、妙諳五明最傑出完整的古佛,沒有人做到過(許多證據,從書中第147頁開始);
4.歷史上第一個展顯聖蹟最多的古佛(許多證據,從書中第147頁開始);
5.當著幾十位法師、大德等人請佛陀來虛空降甘露在空缽中(有全過程錄影帶,見書中第220頁);
6.為弟子傳法,預定弟子成就時間,渡弟子先到極樂世界參觀後,再回來人間按時往升(有錄像,從書中第238頁開始);
7.西藏和國外許多歷史性著名的古德祖師也是這位古佛的弟子(有許多實證,從書中第466頁開始);
8.龍神、飛鳥、走獸悉皆皈依聞法(有紀實、報章,從書中第160頁開始);
9.公眾修上供法會,不滿一缽的甘露丸一小時後突然暴漲,加持分發給壇場的五十九人後,剩下的成了冒頂一缽,比原來的還要多(有錄像,見書中第225頁);
10.顯佛陀智慧做的玄妙彩寶雕和霧氣雕,任何人都複製不了將霧氣定在雕刻的石洞中永不消散而加持眾生(實物在美國,歡迎大家瞻仰,從書中第381頁開始);
11.歷史上第一個只利益他人而不收供養的古佛(有許多證據,從書中第 193頁開始);
12.唯一擁有兩個小時之內就讓弟子得到開悟成就的佛法,最快捷修成出入佛土世界(詳見開初仁波且等自敘,從書中第478頁開始)。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成就是驚世駭俗的,可以說舉世無雙,受到人們敬重的,僅憑他獲得的獎就非常之多,只在二O一一年就獲得了馬丁路德金獎及世界和平獎,並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佛陀日的佛陀,美國華盛頓市長葛瑞於二O一一年一月十九日行文宣布了這定性。
這些不是我們空洞玄說的,而是依據當今世界大聖德仁波且、法王高僧們的文證,站在因果業報的立場,以認真嚴肅的態度所講的真實負責的話。
鑑於以上可知,無論是從實際的證量上,還是從古佛的身份上,皈依境的法位排序上,這三者任鑑其一,第三世多杰羌佛都是諸佛菩薩、高僧大德之上的第一巨聖!是十方諸佛都禮敬的,如東行說法慶典上,第三世多杰羌佛拿出衣缽,當眾用強力自來水沖洗後,放在大眾面前法台上公開看守,而第三世多杰羌佛卻走到數丈遠的法台上坐下,大聲面對空中說:如我說東行法義是如來所說,十方諸佛誰來降下甘露以作應證?現場弟子們有尊者、仁波且、大法師、居士等圍繞觀看洗淨蓋上透明玻璃之法缽空無一物,缽內乾淨毫無任何東西,此時第三世多杰羌佛又說:今天不是求甘露,而是請佛應證東行說法可是如來親口說否?我今不求,降甘露與不降甘露無關緊要,不管怎樣都是百千萬劫難遇的真正佛法。這時大眾親見佛陀當著七眾行人於天空降下甘露來,一股祥瑞之氣慢慢旋轉,穿過透明玻璃,進入缽中,這時大家見到甘露穿過玻璃時的清楚痕跡,甘露在缽中躍動,眾人眼見驚喜交樂,慶幸為舉世首見聖事,徹底證明了雲高大師是第三世多杰羌真正佛陀,故東行說法是佛所說。
這本《世法哲言》是多杰羌佛第三世,在未公佈身份前,他以一位慚愧者自居所說的法,其實他是真正多杰羌佛之真身再來,因此這部寶典的法義精要是佛陀所說,真實正知正見的如來說法經諦。
世界法音出版社
2012年元月
必識己方立人,何以故也?己之諸癖自難于解,如瞻己背終弗所見,為外人頗觀,己藏己過乃人之常性,過甚則或離而不願同謀,識已得之其弗覺,愧而求知,格得其德,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社會所含能力,勿輕言吾所具也,社會乃多元化匯溶是也,能力似無量微塵之居其一耳,就或之能力由為單一,縱展群技各具其長,而居多于不敵他能之富,投之社會微不可言耳,故稱已能乃驕恥徒耳。
高樓之建首在築基,依次而上,空中樓閣于世弗成,事業之就亦復如是,足踏其實,步無虛發,真知之具由然實鑒,具實者于高難而不畏其困,故攀之于高而在于實。
唯誦文章是無知,文學之才唯附實,而今大學四書五經,為文弗施者,收之弗能養其己,放之不利其眾或,唯誦何益之有,施詩文于社會之用,造益利眾者,是為轉知化實也。
凡事應三思之弗覺,體實而再行之,不可聞言而從,亦不可聽之否虛,三思之下實施無道者,當進而窮根之研,欲覓高天彩虹而遇烏雲之佈,則疑于霞輝之弗成也,是為過失。
驕敵巨害,知一狂二,點滴之因唯吾巨識,驕之人遠,傲之或離,事成業就之死敵也。忠士,智士怎分別相?二士遠離驕敵,知百言百乃忠士,識千而應機所說乃智士也。
多少知識等力量如是,此論弗入于諦,知識乃識鑒之因,力量為施用之果,識施于用,其生之力得之積量,大海盈以百川之水,故為是積,積而弗施,青禾乾之,農田裂口,知識藏而不用,其力何生,無量之積,故識鑒弗以力量等之。
或發其願,立志當圓,弗可行中幻境之遷而致步不前,志于頂峰之士,勿以半山摘葉攀枝,為化城之品而留其步,如是之行終無所願,焉得絕頂之峰也,萬法如是耳。
人分劣美之存,動物亦然,何堪美上也,時有動物勝或之麗,它所具之毛色變異,斑艷秀或,臨空而至,赴水而游,而人之二者不居其一也,或之伉麗若超諸物,唯在才德之和方可取之。
凡是之成功者,必視機而入,聞息而動,知其含益而不行之,故多他或所先,終利被奪,古曰:「才覺明日便悠悠,才覺病便是藥。」共奮之力,人類進步而前。如是之道爾當三思自悟也。
事業之強者,面逆境而弗餒,遇難而迎之于勇。弗具此理,自當弱者之流,事業桂冠非弱者所享,事法居無常瞬息萬變,故非人所信手握之,設若成業,君子所建百壓弗餒可也。
學識之門,並非專學,古文如是,大學亦復如是,學識寶庫之門戶,乃文化知識與社會存在物及意識之交合分別所得,唯立大學之博士,而弗解社會物法之質,是為書呆,何成門梁之入耳。
禍福之道異居之,由是為或自修途,為天下之或而消益是為福道,藏自私之利而傷眾是為禍道,人者當于除私之道行其所事,幸道由然自修,故生活之途並非禍福,而為人者意識所向之業招是也。
唯美者乃相對之論,萬法之妙恰在平衡為是,佳人伉麗得與華裝之平,若華盛容體有過之,則裝美而人失其佳,故具識之或常云:「某女服美勝其人之不配耳,另選佳麗妙也。」
微才當居,何以故也?凡事者利弊均之,睹弊而弗居,則利不可獲,若于弊中取益乃為上策,懷抱之木故大,而另途之,則無何入爐炊食,微柴入爐至炊而飽人,弗用之何以熟食之來。
通福之道橫流頗廣,其橋常折,若視折而不設新渡步之,福終不接于爾,凡具功立績者,乃步步腳印而至也,行業間經之萬象而取優奮克,必經身立之體驗以血汗換取之,方可成績,故爾空中樓閣聞而未瞥其一也。
凡成器者必先嘗其酸甜苦辣之味,而後成德,弗體于劣,何識美滋味乎,何以故也,于糖水而生者至貴也,由是故弗識于艱而成之雄,立于飄然不知所為,何德之具,無德則人皆遠之無助,單獅之立器弗可成也。
佛學絕不是陰陽風水、算命星卜、測字看相、妖言弄鬼災之怪力亂神。佛學唯因果,入門戒定慧,初習四無量,愛國愛世界,為民無私執,我法妙有空,是名佛學意。